mkdir /root/jenkins
。docker run -itd --name jenkins \
-u root \
-p 8080:8080 -p 50000:50000 \
--env JAVA_OPTS="-server -Xms512m -Xmx1024m -XX:PermSize=256m -XX:MaxPermSize=512m" \
-v /root/jenkins:/var/jenkins_home \
-v /var/run/docker.sock:/var/run/docker.sock \
jenkinsci/blueocean:latest
参数说明
-u root
: Jenkins容器用户uid为1000,而我们前面创建的目录Jenkins用户不一定能访问到,因此我们此处以root用户来运行Jenkins容器。也可以用当前用户来运行,或者chmod 777 /root/jenkins
。建议以root用户运行,方便后续在容器内安装软件等操作。
-p 8080:8080 -p 50000:50000
: 其中的50000端口用于master和slave的通信,8080端口用于前端界面访问。
--env ...
:如果我们的机器配置较低,内存较小,很可能启动容器的时候,因为内存不足而导致容器被杀死137退出。建议启动容器的同时,配置一下java环境变量,约束下内存使用。
其中的含义如下:
Java 虚拟机具有一个堆,堆是运行时数据区域,所有类实例和数组的内存均从此处分配。堆是在 Java 虚拟机启动时创建的。“在JVM中堆之外的内存称为非堆内存(Non-heap memory)”。
可以看出JVM主要管理两种类型的内存:堆和非堆。简单来说堆就是Java代码可及的内存,是留给开发人员使用的;非堆就是JVM留给自己用的。
-v /root/jenkins:/var/jenkins_home
: 挂载本地目录到容器中作为工作目录。-v /var/run/docker.sock:/var/run/docker.sock
: 后续我们可能使用其他docker容器作为agent,因此需要将docker socket文件挂载到容器中,才能启动docker容器。jenkins/jenkins:lts
版本。cat /root/jenkins/secrets/initialAdminPassword
192.168.1.1:8080
,在界面上输入前面得到的密码,就能使用Jenkins了。Jenkins是一种主从架构,有一个master和多个slave,master负责提供界面、处理HTTP请求及管理构建环境,汇总构建结果;slave是一个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Java可执行文件,构建的执行则由Jenkins slave负责。(master也可以执行构建操作,默认executor数量为2个,表示能并行执行两个Job。)
• executor:执行器,是真正执行项目的单元。一个执行器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单独的进程(事实上是线程)。在一个节点上可以运行多个执行器(添加节点的时候指定)。
• agent:代理,在概念上指的是相对于Jenkins master的一种角色,实际上是指运行在机器或容器中的一个程序,它会连接上Jenkins master,并执行Jenkins master分配给它的任务。
通过上面方法启动的容器,只要定时打包备份/root/jenkins
目录就可以了。升级Jenkins版本时,直接使用该目录,使用新镜像重新启动容器就可以了。
通过executors.groovy
groovy脚本文件,重新打包镜像,可以修改executor的数量,如调整为5个。
import jenkins.model.*
Jenkins.instance.setNumExecutors(5)
Dockerfile
FROM jenkins
COPY executors.groovy /usr/share/jenkins/ref/init.groovy.d/executors.groovy
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.... iptables failed
systemctl restart docker